面對信息廣博、思維活躍的新時代大學生,如何創新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,鑄牢思想之魂?對此,西南石油大學一直在進行著積極的探索。結合當代大學生特質,深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既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創新,同時也聚焦“關鍵少數”,打造“品牌”項目,以課程“軟植入”提升思政教育“硬實力”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。
教學內容的空洞和淺表,學生參與度不高,課程獲得感不強,對實踐的指導性不足……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難題,如何才能讓學生做到真學、真信、真用?為此,西南石油大學創新建立思政教育品牌,推進“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”項目,給予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多向培養,真正實現“凝聚一批人,帶動一批人,影響一批人”。
建體系:理論培訓“亮劍出擊”
離上課還有15分鐘,寬敞的學術報告廳一樓早已坐滿了學生,國家一級作曲家韓萬齋教授走上講臺。這堂以國歌為“教材”的思政理論課,講述的是國歌、國魂與信仰的故事。
兩個月的時間里,一場場理論培訓宛如一次次醍醐灌頂,盎然生動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。
5月5日,西南石油大學第二屆“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”正式開班,一百名品學兼優的學生黨員代表(雙百即兩學期兩百名)經過層層選拔,參加“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”定制內容的培訓。
培訓內容涵蓋理論教育、專題研討和實踐鍛煉三大模塊,理論教育部分共七次課程,內容包括:“《共產黨宣言》導讀”“共產主義信仰的當代價值與實踐追求”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輔導”“精準扶貧與當代大學生的責任”“唱響國歌,愛我中華——國歌、國魂”“哲學思維與辯證思維”“領略石油文化與傳承石油精神”。
2017年10月,首屆“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”在校園刮起一股紅色的熱潮。經管院2015級的廖臘梅感嘆道:“去年沒能報上名,感覺特別遺憾,此次終于如愿參訓,聆聽了校內外理論專家的精彩授課,真是太有趣了。”
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,理論培訓必須“亮劍出擊”。但要確保理論培訓擺脫枯燥的灌輸和說教,并具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和理論視野,就要通過富有趣味的講解、鮮活的事例,把“政治—歷史—哲學—社會”所蘊含的理論的“珍珠”穿起來,并據此在同學們腦中建立起理論體系。
“與以往的培訓都不一樣,這次真是讓我感受到了思想和理論的碰撞。”藝術學院學生高源翻著自己記錄得滿滿的筆記本說:“七場理論培訓,有深度接地氣,有高度又聯系實際,真是獲益匪淺。”
“在前沿陣地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,沒有飽含時代氣息的創新理念和方法是不行的!”談及“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”的初心,該校學工部部長蒲勇說,要依托思政“品牌”項目,跳出枯燥理論教學的窠臼,讓學生從思想上入黨,讓思政理論真正入腦入心。
多層次:思政教育大變樣
“為什么共產主義理想值得我們去追求?”“品讀《實踐論》和《矛盾論》有哪些體會和收獲?”“美是主觀還是客觀?”……在專題研討會上,百名學生分成近20個小組,處于興奮獲知狀態的學生們,圍繞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
每星期一次的研討會,是法學院的汪佳材最期待的,每次的主題研討他都會提前做足功課。這樣的研討會有何“魔力”呢?正如項目班主任羅昌龍所說,通過學生之間的探討和切磋,老師的總結和凝練,不僅有思維的碰撞、理論的火花,還能探尋到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鏈接。
大學生思政教育如果僅僅是“硬植入”,內容也囿于“空”與“大”,那必然會導致學生理解的淺表和空泛。在追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上,如果說研討會的形式是“富于趣味”,那么晨讀晨練和素質拓展訓練則是帶來“煥然一新”的體驗。
清晨六點半,學生們在參加完晨練后,便圍在一起暢讀國學經典,追本溯源,他們成為學校操場上最亮麗的那道風景線。
“思政教育的內容應更多立足于中國本土,尤其是中國傳統政治和文化。”學工部副部長陳俐宏表示,要通過晨跑強健體魄,通過晨讀提升修養。
不僅如此,這一百名學生還要接受“素質拓展訓練營”活動的“洗禮”。這個被大家叫作“魔鬼訓練營”的素質拓展活動,不僅是對體能的一次挑戰,更是對意志的一次磨煉:嚴苛的教練、模擬的戰場環境、高強度的項目、嚴酷的懲罰制……
“雖然參訓過程很辛苦,卻沒有任何一位同學輕言放棄,就算有些小傷痛,大家也都咬著牙堅持著。”地科院2015級的張超說,“通過這次素質拓展,讓我們對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有了更多切身體驗,對和平幸福的時代有了更多珍惜。”
一系列創新課程的設計,帶來了思政教育方式的大變樣。項目負責人閏從山說:“只有學生的獲得感、存在感和方向感都得到提升,我們的‘雙百工程’創新品牌項目才真正見到了實效,我們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才能迸發出新的活力。”
重輻射:做實踐育人“領頭雁”
盡管學校對于思政教育的改革已經有了諸多有益的嘗試,但要實現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完全融入,就不單單是形式上的融入,更重要的是“心入”,必須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真知。
“思政教育課程不應當是封閉的,而應是開放的、活潑的,要讓學生真心喜愛,并受益終身,就必須要擁有現實解釋力,要回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問題。”校黨委副書記趙正文說。
如何上好這堂實踐課呢?讓學生去參與扶貧評估驗收,走進基層鄉村;讓學生去參與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,走進學校和社區;讓學生在黨支部分享交流,走到同學中間去……
日前,學校作為省聘第三方評估機構到瀘州市合江縣開展扶貧評估工作,50余名“雙百工程”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深入合江縣新洋村。
“去走訪調研的時候,要走幾十里的山路,才有一戶村民,路上我們就帶著干糧充饑。”土建院2015級的朱錦深說,“沒有這種切身的體驗,我們便永遠無法想象貧困鄉村的生存狀況,更無法堅定去服務基層的決心。”
在全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中,學校組建了十九大精神校內外宣講團。“雙百工程”的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。汪佳材作為宣講團成員之一,已經先后近十次走進社區,走進中小學去開展宣講。他說,將項目培訓中的所學,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播撒出去,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,同時對自身也是一種鍛煉。
此外,項目班主任祝靜思還以“微分享”的形式,每日向學員分享一則《職業素養提升記》,結合案例的講述、富于趣味的表達,深受學生的好評。
“‘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’真的讓我成長了很多”,參加項目培訓以來,梁牧云總是喜歡在網絡空間分享自己的參訓體悟,不少同學都給她留言點贊,并表示想報名參加下一屆培訓。而她在結業典禮上,也被評為“十大優秀學員”之一。
項目培訓結束后,不少參訓學生都爭當“領頭雁”,有的走進寢室去交流,有的從學生視角為同學開“黨課”,有的回到班級去推動團建項目,還有的則在支部開展創新探索……
通過對“關鍵少數”的作用力,把正能量輻射到更廣大的同學中去,這是“學生領袖雙百工程”項目的初心,也是歸宿。校黨委書記孫一平談道,未來,學校將繼續深耕在思政品牌項目的創新探索上,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。
想獲取更多關于課程軟植入的相關資訊,如成人高考報名時間、報考條件、考試時間、備考知識、錄取查詢、相關新聞等,敬請關注湖南成人高考網(www.disimanni.cn)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“湖南成考中心”???????如有更多疑問也可以直接聯系我們招生老師,聯系電話:0731-89903663。